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虽是愚蠢的人,也一定会明白,虽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刚强。 古时劝人精勤学习之语。语出《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宋.杨万里《庸言》:“学而不化,非学也。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岂惟愚明柔强哉?虽明必愚,虽强必柔。”清.戴震《答彭进士允初书》:“夫人物,何者非本之天乎?岂得谓心必与天隔乎?彼可起而争者也。苟闻乎此,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猜你喜欢

  • 飞过海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大凡吏员考满,依次选去,不知等上几年;若用了钱,空(同“挖”)选在别人前面,指日便得做官,这谓之‘飞过海’。”上文意即用种种欺骗手段以迅速达到目的。后称贪污行贿为“飞过

  • 桃李之馈

    源见“投桃报李”。指送礼。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至其后世,不能以德而勤于法,故有吹毛求疵,诋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事。”偏正 原指相互间馈赠礼品。后引申指馈送礼品,接受贿赂。语本《诗经·大

  • 池草句

    同“池塘丽句”。元丁复《送客》诗:“好将池草句,题与惠连看。”

  • 三折臂

    同“三折肱”。元袁泰《再次寿道韵》之一:“医国恨无三折臂,功亏难累九层台。”

  • 勃胥痛哭

    源见“哭秦庭”。指包胥乞求援兵,形容救国之情真切。康有为《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之二:“黎洲乞师曾到此,勃胥痛哭至于今。”

  • 言隐于荣华

    意谓至理名言被华美的辞采所掩没而不显。《庄子.齐初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成玄英疏:“荣华,浮辩之辞,华美之言也,只为滞于华辩,所以蒙蔽至言。”道隐于小成:道家认为自己所主张的大道被各家的小

  • 红丝选配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张有五女)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

  • 鸿爪留泥

    同“鸿爪雪泥”。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见“鸿爪雪泥”。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间,

  • 孟尝还珠

    源见“合浦珠还”。称赞地方官政绩卓著。唐李瀚《蒙求》:“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 印佩黄金斗

    同“臂悬金斗”。宋方岳《满江红.九日冶城楼》词:“故国山围青玉案,何人印佩黄金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