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杀人不见血

杀人不见血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龙泉,剑名。“杀人不见血”,本指杀人不露一丝血痕。比喻有的人专事鼓簧摇舌,拨弄是非,以恶语伤人,危言杀人。后多用以形容杀人手段极其阴险歹毒。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主谓 杀人不露痕迹,其手段阴险、毒辣、狡诈。语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汪文风《雾城斗》:“就是这个~的魔鬼害死了倩倩,多么好的倩倩啊!”△贬义。用于阴险凶残性格。→杀人如麻 杀人不眨眼


【词语杀人不见血】  成语:杀人不见血汉语词典:杀人不见血

猜你喜欢

  • 延津宝剑

    同“延津剑”。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延津宝剑看重会,合浦明珠喜再逢。”【词语延津宝剑】   汉语大词典:延津宝剑

  • 雕不增文

    《水经.谷水注》引《文士传》曰:“文帝之在东宫也,宴诸文学,酒酣命甄后出拜,坐者咸伏,唯刘桢平视之。太祖以为不敬,送徒录薄。后太祖乘步辇车,乘城降,阅薄作,诸徒咸敬,而桢坐磨石不动。太祖曰:‘此非刘桢

  • 寿光客

    参见:寿光先生

  • 风中花

    同“风花”。宋杨万里《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人生匹似风中花,荣瘁升沉岂非偶。”

  • 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

    遗佚:谓不被任用。佚,通“逸”。阨:困。悯:忧愁。 身遭遗弃而不怨恨,处境困穷而不忧愁。 形容人的思想旷达。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

  •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

    翩翩:形容风采好。浊世:混乱的时世。 指生于乱世而具备优良气质的贵家子弟。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赞》:“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卷上:“端午桥亦可谓今日翩翩浊世之佳公

  • 雪中送炭

    《宋史.太宗纪二》载: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二月壬戌,“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这是“雪中送炭”的典事本源,后因用为比喻济人之急。宋.范

  • 天雨花

    《妙法莲华经》卷五《分别功德品》:“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十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佛教传说:佛祖说法,感动天神,诸天雨各色香花,於虚空中缤纷乱坠

  • 春老

    唐岑参《喜韩樽相过》诗:“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后以“春老”谓晚春。宋欧阳修《仙意》诗:“沧海风高愁燕远,扶桑春老记蚕眠。”【词语春老】   汉语大词典:春老

  • 纥字不识

    谓不识字的文盲。清代翟灏《通俗编.文学.纥字不识》:“《懒真子》:臧武仲名纥,音恨发切,唐时有误读为核者,萧颖士曰:‘汝纥字也不识耶?’俗言瞎字不识,又纥字之讹。”主谓 不识字。《通俗编·文学》引《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