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延陵葬子

延陵葬子

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揜坎(揜,掩遮),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唐.孔颖达疏:“(号者三)乃右而围绕其封兼且号哭而绕坟三匝也。”

春秋时,吴公子季札葬长子,孔子曾观葬,以为合于礼制。后因用作咏葬礼或用为埋葬子女的典故。

唐.司空曙《哭王注》诗:“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唐.韩愈《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诗:“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猜你喜欢

  • 秤象

    《三国志.邓哀王沖传》:“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致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后因以“秤象”为少年聪慧的典故。

  • 同流合污

    原作“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原意指言行与流俗常人相同,后用来称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孟子在批评那些好好先生时说,这种人降低自己身分,说话、办事都和流俗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在黑暗的社会里仿佛过得很舒心,平常

  • 燕岱之石

    源见“燕石妄珍”。喻庸才下品。隋江总《让尚书令表》:“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 岱之石,混同瑚琏之器。”偏正 燕、岱,地名。比喻庸才下品。隋·江总《让尚书令表》:“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

  • 天颜笑

    同“天笑”。明袁宏道《桃花流水引》:“乍来不识天颜笑,只道频嘘列缺光。”

  • 纮?

    《国语.鲁语下》载:公父文伯劝其母勿绩,其母教训文伯应勤职不怠,并谓“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古之制也。”纮,冠的带子。?,冠上饰物。后因以“纮?”为贵显人家妇女有勤俭美德的典故。北周

  • 坠茵落溷

    《南史.范缜传》:“(竟陵王)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 作嫁衣裳

    源见“为人作嫁”。谓白白为别人操劳,自己却无所得。《玉娇梨》九回:“谁知又为张郎作嫁衣裳。”述宾 裳,古代指裙子。比喻白白为别人辛苦操劳,而自己却没有收获。语出唐·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

  • 孤陋寡闻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古人通过教育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问题已经发生,再去禁止,就会发生抵触,不容易接受。超过了年龄再去学习,费力大而又不易成功。杂乱无章地进行教育,而不循序渐进,教学就不会搞好。自己

  • 范蠡载西施

    源见“范蠡扁舟”。又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后代据此传说范蠡助勾践灭吴后,偕西施泛五湖避祸远隐。明汤显祖《牡丹亭》四七出:“〔丑〕范蠡载西施。〔净〕五湖在那里?”清王昙《留侯祠

  • 牛头马肉

    见“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