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子乔笙鹤

子乔笙鹤

源见“王乔控鹤”。喻指悠闲自适的仙道生活。元袁桷《张虚靖圜庵》诗:“为爱子乔笙鹤美,月凉时许夜深听。”


【典源】 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今译】 王子乔即是周灵王的太子晋,他爱好吹笙,能吹出凤凰鸣声般的音调。周游伊、洛之间,由仙人浮丘公将他接上嵩高山修道。过了三十余年,又在山上找到了他,他对桓良说:“告诉我家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头等我吧。”到了这天,果然见王子乔乘着白鹤停在山头上,只看得见却接近不了他,他举手向众人致意,几天后别去。参见〖浮丘迎子晋〗。

【释义】后此典形容修道成仙; 或借称太子、王子等; 也用以形容吹奏乐器或用以咏鹤。

【典形】 吹笙、吹笙跨鹤、吹笙仙人、凤笙、鹤驾、鹤驭、缑岭登仙子、缑岭笙歌、缑岭音传、缑岭云、缑山鹤、缑笙、灵王子、洛滨笙、七日期仙、笙鹤、王乔鹤、王乔控鹤、王子驾、谢时人、学凤、伊笙、周嗣登仙、子晋乘、子晋笙、子晋学仙、子乔笙鹤、凤吹、王子吹笙、子乔轻举、笙箫缑岭人、举手谢时人、吹笙遥谢手、缑山仙子、缑山骑鹤、缑山风月、西岭吹笙、去鹤留笙、子晋吹笙、缑岭鹤、缑氏鹤、登缑岭、谢路人、笙随鹤、鸾笙吟、周王子、吹玉笙、子晋裾、子乔笙、谢时、仙人驾鹤。

【示例】

〔吹笙〕 宋·苏轼《南歌子·黄州腊八日》:“吹笙只合在缑山,同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吹笙跨鹤〕 宋·陆游《自咏》:“吹笙跨鹤何时去,剩欲平章太华秋。”

〔吹笙仙人〕 宋·赵以夫《永遇乐·七夕》:“又何似,吹笙仙人,跨黄鹤去。”

〔凤笙〕 唐·沈佺期《凤笙曲》:“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

〔鹤驭〕 明·陈子龙《癸酉长安除夕》:“鹤驭曾无缑岭游,虎头不见云台上。”

〔缑岭登仙子〕 唐·许浑《登故洛阳城》:“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缑岭笙歌〕 明·陈子龙《登神山仙馆》:“鳌冠迢递海天分,缑岭笙歌彻夜闻。”

〔缑岭音传〕 明·汤显祖《紫箫记》:“堪游衍,恨小山人去,缑岭音传。”

〔缑岭云〕 唐·钱起《画鹤篇》:“炉气朝成缑岭云,银灯夜作华亭月。”

〔缑山鹤〕 唐·元稹《别李三》:“苍苍秦树云,去去缑山鹤。”

〔缑笙〕 元·乔吉《折桂令·富子明寿》:“歌倚缑笙,香温汉鼎,酒暖吴橙,贺绿鬓朱颜寿星。”

〔灵王子〕唐·郑��《缑山庙》:“有昔灵王子,吹笙溯泬寥。”

〔洛滨笙〕 南朝梁·刘令娴《听百舌》:“静写山阳笛,全作洛滨笙。”

〔七日期仙〕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七日期仙,颇类缑山之曲。”

〔笙鹤〕 宋·陆游《读王摩诘诗》之八:“笙鹤适缑山,貂蝉朝玉京。”

〔王乔鹤〕 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之二:“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王乔控鹤〕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王子驾〕 唐·武元衡《和杨二舍人晚秋》:“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谢时人〕 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辞故人,谢时人,登鄂坂而迂回,入邱山而奔走。”

〔学凤〕南朝梁·江淹《云山赞》:“控鹤去窈窕,学凤对巑岏。”

〔伊笙〕 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屠》:“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周嗣登仙〕 唐·骆宾王《对策文三道》:“周嗣登仙,·浮鹤轩于洛浦。”

〔子晋笙〕 清·黄景仁《游九华山放歌》:“且可听吹子晋笙,不须更洒羊公泪。”

〔子晋学仙〕 明·汤显祖《紫箫记》:“何以尚平婚嫁毕,还嫌子晋学仙迟。”

〔子乔笙鹤〕 元·袁桷《张虚靖圜庵》:“为爱子乔笙鹤美,月凉时许夜深听。”


猜你喜欢

  • 杜鹃啼蜀

    源见“望帝啼鹃”。借以渲染思归的愁情。宋韩淲《谒金门.和昌甫》词:“莫问杜鹃啼蜀,只有江南水竹。北客凄凉无伴独,春山生草木。”

  • 陈公井中辖

    同“陈遵投辖”。宋孙觌《小园春事》诗之二:“不妨暂柅故人车,大似陈公井中辖。”

  • 放鲤

    《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南史》:“梁南郡太守刘之亨,尝梦二人姓李,诣之乞命,未之解也。其明日仲夏,有遗生鲤鱼二头,之亨曰:‘必梦中所感也。’乃放之。其夜,又梦来谢恩云:‘当令君延筭(同算,数,气数,此

  • 卖饼诉公羊

    《三国志.魏书.裴潜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严)干从破乱之后,更折节学问,特善《春秋公羊》。司隶钟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谓《左氏》为太官,而谓《公羊》为卖饼家,故数与干共辩析长短。繇

  • 陵谷徙

    同“陵迁谷变”。唐孔绍安《伤顾学士》诗:“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 长孺国器

    《汉书.韩安国传》:“韩安国字长孺,梁成安人也”。“安国为人多大略,知足以当世取舍,而出于忠厚。贪耆财利,然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于梁举壶遂、臧固,至它,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 直如弦

    《后汉书.五行志一》:“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因以“直如弦”为为人正直的典故。南朝 梁吴均《从军行》:“微诚言不爱,终自直如弦。”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谁知志

  • 留侯借箸

    《史记.留侯世家》载:汉三年,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代共同攻楚。“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

  • 咏大刀

    同“唱刀环”。宋范成大《甲午岁朝寓桂林》:“将军老矣鸣孤剑,客子归哉咏大刀。”

  • 瓮中捉鳖

    元代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象放在瓮中的鳖,伸手便可以捉住。比喻在掌握之中。偏正 比喻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探手可得。形容十分有把握。元·康进之《李逵负荆》4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