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围棋赌墅

围棋赌墅

晋书.谢安传》:“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棊赌别墅。”

别墅指本宅外另建的园林游息处所,也称别业、别馆。以此作注来比赛围棋输赢。晋人谢安肩负御敌重任,得知敌军压境仍镇定若素,与侄谢玄下棋,以别墅赌输赢。后用来作咏大将风度的典故,也用来咏弈棋。

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曲几书留小史家,草堂棋赌山阴墅。”用谢安事谓崔氏多才艺而有风度。


【典源】 《晋书·谢安传》:“ (苻) 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 (谢) 安征讨大都督。(谢) 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今译】 前秦苻坚率大军号称百万,进抵淮水,企图南下攻东晋,东晋京城震恐。晋帝任命谢安 (字安石) 为征讨大都督,抵御苻坚。其侄谢玄去向他请示,谢安镇静如常,只讲了一句:“已另有安排。”就不言语了。谢玄不敢再问。谢安却乘车去东山别墅,大会亲友,与谢玄下围棋赌别墅。谢安平日棋不敌谢玄,这天谢玄忧虑战事,便与谢安平手下棋也胜不了,谢安回头对其外甥羊昙说:“把别墅给你吧。”参见 〖破贼屐折〗。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或用以形容下围棋。

【典形】 东山赌墅、赌墅、围棋赌墅、谢赌、羊昙赌、争棋赌墅、别墅未输、草堂棋赌。

【示例】

〔东山赌墅〕 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征虏投壶暇,东山赌墅优。”

〔赌墅〕 清·钱谦益《己巳八月待放归田感怀述事》之三:“安石流风传赌墅,半山陈迹说争墩。”

〔围棋赌墅〕 明 · 汤显祖 《紫钗记》:“正尔,羽扇纶巾,据床清啸,围棋赌墅。”

〔谢赌〕 清·朱彝尊 《题颜司勋写照》:“命棋怀谢赌,邀笛想桓弄。”

〔羊昙赌〕 宋·王安石《次韵叶致远置洲田》:“土山欲为羊昙赌,且可专心学弈秋。”

〔争棋赌墅〕 宋·张炎 《忆王孙·谢安棋墅》:“争棋赌墅意欣然,心似游丝飏碧天。只为当时一着玄。”


猜你喜欢

  • 畴昔之夜

    畴昔:往日,从前。畴,发语词。 犹言前夜。语出《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宋.苏轼《后赤壁赋》:“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偏正 畴昔,往日,前

  • 穷猿奔林

    《世说新语.言语》:“李弘度(李充字弘度,江夏人,善楷书,官至中书侍郎)尝叹不被遇(遇,指因被赏识而受到一定待遇)。殷扬州(即殷浩)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见本书“百里才”)不?’李答曰:‘《北

  • 拔毛济世

    源见“一毛不拔”。谓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宋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平生几量屐,身后五车书……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连动 损失不多而对世人却有利。语本《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根本。指事物的基础或主体。道:指治国做人的原则。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表示凡事要致力于根本。语出《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宋.普济《五灯会元

  • 顺受其正

    正:正命。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 顺乎自然规律行事,以接受“正命”。 意谓不冒险轻生,戕害自己。语出《孟子.尽心上》:“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 鳞铗星镡

    铗:剑把。镡:剑口。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器奇》:“郑云逵少时得一剑,鳞铗星镡,有时而吼。常在庄居,晴日,藉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猝然而下,衣朱紫,扎发,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佯若

  • 狗窦大开

    《世说新语.排调》:“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梁.刘劭《幼童传》作“张玄祖”。张吴兴年幼而聪敏善言辩。有人取笑他齿豁,问为

  • 影之像形,响之应声

    影子和物形不差,发声和回声相应。 形容事物感应迅速。语出《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传:“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说苑.指武》:“鲁石公剑,迫则能应,感则能动,

  • 枕块

    古代丧礼,父母死后的服丧期间,以土块作枕头,表示极其哀痛。《仪礼.丧服传》:“寝苫枕块。”《荀子.礼论》:“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发干居处者也。”苫:草荐。属茨:编草盖顶的房子。倚庐:古人

  • 以死济之

    见“以死继之”。章炳麟《电湘救赵》:“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更当~。”【词语以死济之】  成语:以死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