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在天一涯
涯:边际。 表示双方相隔遥远。语出《文选.古诗一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涯:边际。 表示双方相隔遥远。语出《文选.古诗一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同“禾头生耳”。南唐李建勋《闲出书怀》诗:“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词语禾生耳】 成语:禾生耳汉语大词典:禾生耳
同“五人墓”。清钱谦益《葛将军歌》:“死骨穿近五人冢,生魂啸动五两风。”沈砺《吴中杂咏》:“要离冢外五人冢,犹占吴门侠气多。”【词语五人冢】 汉语大词典:五人冢
《史记.田单列传》:“(战国时,齐将田单与燕国战)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
原意是指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因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后则泛指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荀卿认为,事物的名称并不是本来就合宜的,而是由人们互相约定
鲜( ㄒㄧㄢˇ xiǎn ):少。 懂得德性的人不多。 后多用以慨叹通人之少见。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由,知德者鲜矣。’”汉.班固《东都赋》:“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
同“剑挂孤松”。元汤炳龙《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札卷》诗:“剑许徐君自有心,书还孔氏非无故。”
《汉书.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柄:权力。能够执掌生杀大权,善于疏通壅塞的蔽政与言路,足以权衡轻重缓急,懂得如何为得,如何为失,使得
源见“班姬咏扇”。指汉班婕妤所写《怨歌行》。抒发色衰失宠的哀怨之情。五代齐己《荆州新秋病起杂题》诗之六:“不同婕妤咏,托意怨君王。”
同“猪肝多累”。宋杨万里《谢唐德明惠笋》诗:“猪肝累人真可怍,以笋累公端不恶。”
《后汉书.黄琼传》:“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