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与愿望相违背。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逵,逵兹淹留。”也作“事与心违”。宋代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汉书.西域传》载:汉 元封年间,以江都王 建女细君为公主,妻乌孙昆莫。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愁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后以“歌黄鹄”为公主和亲之典。唐杜甫《留花门》诗:“
《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注:弼,辅正),汝无面从,退后有言。”这段话的意思是:我若违背了道义,你当以义辅正我,不要当面听顺,背后又去报怨。《史记.夏本纪》作:“女无面谀,退而谤予。”这里是帝舜对禹
同“灵犀辟尘”。唐李商隐《碧城》诗:“碧城十二曲栏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王逸注:“天门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开闭,主啄天下欲上之人而杀之。”后因以“豹关”指门庭森严。明刘基《蓦山溪.晚春》词:“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豹关深,日
同“贯虱心”。清黄宗羲《明儒学案.蕺山学案》:“若于此处查考分明,如贯虱车轮,更无躲闪。”
源见“季札挂剑”。悼念亡友。李光《河山四律》之三:“丘坟我已悬徐剑,湖海人犹著范袍。”
源见“河东狮子吼”。喻悍妻之家。清李渔《闲情偶寄.眉眼》:“但言情性之刚柔,心思之愚慧。四者非他,即异日司花执爨之分途,而狮吼堂与温柔乡接壤之地也。”【词语狮吼堂】 汉语大词典:狮吼堂
源见“孝先便腹”。指弟子嘲笑老师懒读好睡。宋许月卿《次周尚书》诗之一:“幸免五经嘲笥腹,可无百尺进竿头。”
《战国策.楚策一》:“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鲍彪注:“愿为蓐以避二物。蓐,陈草也。”《艺文类聚》卷三三引作“驱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