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

病重到没有药可以治疗。比喻事情糟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周朝卿士讽谏周厉王的一首诗中说,老天正在逞凶暴,不要这样乐陶陶。老夫真心进忠言,小子趾高气扬多骄傲。不是我年高说胡话,你却拿我开玩笑。坏事干得太多了,实在无法挽救了。

【出典】:

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hé)熇,不可救药。”

【例句】: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宋·胡宏《皇王大纪论·文侯之命》:“及其末年,怠惰放纵,不可救药,日以衰微。”


偏正 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无法挽救。语出《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徐兴业《金瓯缺》:“负责伐辽战役的最高权力机构宣抚使司恰巧就是这样一个腐朽的机构,而马扩不幸又是这个腐朽机构中的一匹~的害群之马。”△喻指无法挽救。 →气息奄奄 ↔蒸蒸日上。也作“不可救疗”、“不可救训”、“无可救药”。


解释救、药:挽救、救治。指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事态已严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诗经·大雅·板》:“多将,不可救药。”

周厉王姬胡是西周第十位国君,他即位后,昏庸无道,贪财好利,一方面剥夺贵族权力,另一方面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试图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完全垄断,因此招致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不满。针对人们的不满,周厉王又施行高压政策,派人监视民众的言行,谁敢妄加议论,就立即杀死。人民忍无可忍,群起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面对这种情况,大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挽救国家。《板》就是凡伯劝谏周厉王的一首长诗,其中一节写道:“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我的内心一片诚恳,小伙子们却骄傲自得。我所说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却拿来取笑戏谑。你们荼毒生灵,气焰日渐嚣张,真是病重得不能救治。”

可惜周厉王听不进任何意见,依旧我行我素,人民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年发生暴动。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衰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近义病入膏肓

反义妙手回春

例句

做学问的人,如果患了穿凿的毛病,就将不可救药。


【词语不可救药】  成语:不可救药汉语词典:不可救药

猜你喜欢

  • 题驷马桥

    同“题桥柱”。明文徵明《履约出示蔡九逵山中寄诗次韵题赠》:“名家旧种三槐树,壮志终题驷马桥。”

  • 圣之时者也

    时:适时,合乎时宜。 圣人中识时务的人。特指孔子。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赵岐注:“孔子时行则行,时止则止。”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中国人是‘圣之时者也’教徒。”

  • 单父心

    源见“鸣琴化治”。称扬地方官吏清廉的爱民之心。唐刘得仁《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诗:“想得询民瘼,方称单父心。”

  • 咏扇

    源见“班姬咏扇”。抒发妇女色衰失宠而自怨自伤的情感。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看笼不记薰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须。”【词语咏扇】   汉语大词典:咏扇

  • 倾城国

    同“倾城倾国”。唐刘方平《乌栖曲》之一:“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 氤氲使者

    同“氤氲大使”。清李渔《怜香伴.搜挟》:“莫道姻缘是偶然,红丝端的暗中牵。自家氤氲使者便是。”见“氤氲大使”。清·李渔《怜香伴·搜挟》:“莫道姻缘是偶然,红丝端的暗中牵。自家~便是。”【词语氤氲使者】

  • 悼稚

    源见“悼耄”。指年幼者。宋沈辽《南岩导师赞》:“公卿士夫,悼稚耆耄,咸来致礼。”【词语悼稚】   汉语大词典:悼稚

  • 吹箫凤鸣

    源见“乘鸾”。喻男女相思。元张可久《满庭芳.秋夜不寐》曲:“凭阑听,吹箫凤鸣,人在雪香亭。”

  • 耸壑凌霄

    并列 凌,直上。耸越溪谷,直上云霄。比喻出人头地。《旧唐书·房玄龄传》:“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耳。”△褒义。多用于称赞志向高远的人。→壮志凌云 气冲霄汉 ↔胸无

  • 入少出多

    见“入不敷出”。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三》:“本路土瘠民贫……~,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