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语掾

三语掾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阮修)有令闻(好名声),太尉王夷甫(王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将无,莫非;将无同,就是大约差不多)。’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掾是古代从属官员的通称)。世谓三语掾。”又见《晋书.阮瞻传》。

西晋时,士大夫崇尚玄谈,追慕高雅,以抽象虚浮的言谈为超脱尘俗,故王衍(或王戎)激赏“将无同”这样模楞两可的话。这是当时政治腐败、思想颓废的表现。

后世诗文中常把“三语掾”作为对幕府官员的赞美之词。

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诗:“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桢,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柱,引申指支柱)。”见《长庆集》卷十一)。

附明:关于“将无同”的含义,宋、明诸家有多种解释,总之有三种意见: ㈠ 不同, ㈡ 相同, ㈢ 莫非相同,该是相同。现通常解为后者。


偏正 掾,官署属员。此指因三字而任命的官员。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后用以对幕府官员的赞美。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欲知妙湛与总持,更为江东~。”△褒义。用于说话有分寸方面。→一字千金 一语破的 ↔高谈虚辞


【典源】《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修)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艺文类聚》卷十九、《太平御览》卷二○九引《卫玠别传》,记为阮瞻与王衍之事; 《晋书·阮瞻传》记为阮瞻与王戎之事。

【今译】 晋代阮修 (一作阮瞻) 很有学识,太尉王衍问他:“老庄与儒教有什么同异?”阮修说:“莫不是相同?”王衍很欣赏他的回答,任他为太尉掾。人称为“三语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应答机敏,有才学。

【典形】 工三语、将无同、求三语、三语、三语掾、三语契、异同疑三语、三语作掾。

【示例】

〔工三语〕 清·宋琬《行路难》:“便便饱五经,讵若工三语。”

〔将无同〕 宋·范成大《次韵陈仲思经》:“从来峤南北,人谓将无同。”

〔求三语〕 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三语〕 唐·白居易《李圯可京兆府户曹制》:“宜乎以三语自试,以一同自效。”

〔三语掾〕 唐·刘商《杂言同豆卢郎中》:“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三语契〕 明·汤显祖《张郡丞枉过就别》:“留连三语契,感发四愁人。”


【词语三语掾】  成语:三语掾汉语词典:三语掾

猜你喜欢

  • 鹡鸰原

    同“鹡鸰在原”。唐孟浩然《入峡寄弟》诗:“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明谢榛《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一对郫筒肠欲断,鹡鸰原上草萧萧。”【词语鹡鸰原】   汉语大词典:鹡鸰原

  • 瓜绵

    《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朱熹集传:“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以比周人始生于漆 沮之上,而古公之时其国甚小,至文王而后大也。”后以“瓜绵”喻

  • 荣期乐自多

    同“荣公三乐”。唐白居易《洛阳有愚叟》诗:“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

  • 颠倒孙山

    源见“名落孙山”。谓考试应中的未中,该录取的未录取。清蒲松龄《广额》之三:“颠倒孙山,买春钱空烦良友。”

  • 人何以堪

    源见“桓公柳”。谓慨叹时光流逝,年华易失。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主谓 堪,忍受,能支持。叫人怎么承受得了。形容已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北周·

  • 赤骥

    源见“穆王八骏”。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后泛指骏马。唐杜甫《述古》诗之一:“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唐白居易《酬裴令公赠马相戏》诗:“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同“赤鲤”。《尔雅翼.释鱼》:

  • 留宾投辖

    源见“陈遵投辖”。指重交好客。柳亚子《赠徐冰》诗:“城北徐公美且都,留宾投辖信吾徒。”

  • 时绌举嬴

    亦作“时诎举嬴”。国家财力衰竭而犹举事奢侈。绌:不足。嬴:通“嬴”,有余。《史记.韩世家》:“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䘏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嬴’。”裴骃《集解》:“徐广曰:‘时衰耗

  • 神农尝百草

    《淮南子.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太平御览

  • 杏花庄

    同“杏花村”。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这杏花庄压尽他谢家楼,你与我便熟油般造下春醅酒。”元 贾仲明《一枝花.金童玉女传奇》曲:“垂阳院卖花人一声声叫过红楼,杏花庄题诗客一个个醉眠芳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