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字狱

三字狱

参见后《莫须有》。


偏正 狱,罪。遭诬陷,冤狱。语本《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明·李东阳《三字狱》:“~,天下服。服不服? 杀武穆。”△贬义。→莫须有


【典源】《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 (秦) 桧诘其实,桧曰:‘ (岳) 飞子 (岳) 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今译】 南宋高宗时,岳飞率军抗击金兵,屡建战功。正当准备渡河进击时,却被急令召回。秦桧诬陷岳飞谋反,韩世忠不平,去秦桧处质问为何判岳飞罪,秦桧说:“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的信虽未证实,但其事或许有。”韩世忠说:“或许有三个字,怎么能服天下?”

【释义】 后以此典指枉加罪名,凭空捏造的冤狱。

【典形】莫须有、三字狱。

【示例】

〔莫须有〕 清 · 尤侗 《题韩蕲王庙》:“英雄气短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

〔三字狱〕 清·孟亮揆《于忠肃墓》:“意欲岂殊三字狱,英雄遗恨总相同。”


【词语三字狱】  成语:三字狱汉语词典:三字狱

猜你喜欢

  • 雕鹊填河

    源见“乌鹊填桥”。指七夕乌鹊填桥供牛郎 织女相会。雕鹊,指雕陵鹊,神话中的一种巨鹊。唐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

  • 倒屟

    同“倒屐”。屟,本指鞋中的衬垫,后用指木屐。唐皮日休《二游诗.任诗》:“多君方闭户,顾我能倒屟。”

  • 断烂朝报

    元脱脱等撰《宋史.王安石传》(卷三二七):“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

  • 高鸿避弋

    源见“鸿飞冥冥”。喻指远走高飞。宋杨亿《因人话建溪旧居》诗:“经年已结南枝恋,更羡高鸿避弋飞。”

  • 脱襦赠

    《南史.江革传》:“(谢)朓尝行过候革(候,探访),时大寒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躭学不倦(躭,同耽,沈溺入迷),嗟叹久之,乃脱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参见《渊鉴类函.服饰部.襦四》,《月令

  • 管仲与鲍叔

    源见“管鲍交”。借指彼此知心、友谊深厚的朋友。唐高適《赠任华》诗:“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 坐怀

    同“坐怀不乱”。《西湖佳话.西泠韵迹》:“情之所钟,人尽缠绵,笑私奔之多事;意之所眷,不妨容悦,喜坐怀之无伤。”【词语坐怀】   汉语大词典:坐怀

  • 王胡索食

    《世说新语.方正》:“王修龄(王胡之字)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即陶范,小字胡奴,陶侃第十子,官光禄勋)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却,推辞),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谢尚字)索食

  • 机心

    源见“抱瓮灌园”。指机巧之心。唐柳宗元《秋晓行南谷惊荒村》诗:“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词语机心】   汉语大词典:机心

  • 狼藉杯盘

    见“杯盘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