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抔土

一抔土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法律规定盗宗器物者弃市,这样处置罪犯也就够了。意不能再加重)。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意思是罪行和处刑要相适,量刑时,要根据罪情的轻重恰当处理,盗宗庙器物,只能当死罪)。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意指盗玉环远比偷坟劫墓为轻),假令愚民取长陵(汉高祖陵墓)一抔土(指偷坟劫墓,为避开说盗开长陵,故说得轻柔婉转些),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汉文帝时,有人偷盗了高祖庙中的玉环,按照当时汉朝的法律规定,仅应弃市处死罪犯本人。但汉文帝知道后非常气愤,要株连抄斩盗者的亲族。大臣张释之认为,汉既有法律,就应该按照法律办理,不能依皇上的好恶而随意处置。盗窃了宗庙的器物若要抄斩亲族,那末盗陵劫墓的重罪,又该当怎样加重处理呢?

取一抔土,是掘开长陵的讳称。后因称坟墓为“一抔土”。今又以“一抔土”或“一抔黄土”转义指没落的反动势力或卑劣可耻的小人。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抔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词语一抔土】  成语:一抔土汉语词典:一抔土

猜你喜欢

  • 贾诩非次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荀勗别传》曰:“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於勗。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晋武帝问荀勗,用谁任司徒合适?荀勗回答说

  • 千金一饭

    同“千金答漂母”。清宋琬《漂母祠》诗:“千金一饭犹思报,肯负高皇吐哺恩?”

  • 石印飞

    源见“鹊石”。借鹊化石印事咏鹊。唐李峤《鹊》诗:“不分荆山抵,甘从石印飞。”

  • 当路

    《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赵岐注:“如使夫子得当仕路于齐而可以行道,管夷吾、晏婴之功,宁可复兴乎?”因以“当路”指执政掌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主父偃当路

  • 俯拾地芥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唐.颜师古注:“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其易而必得也。青紫,卿大夫之服

  • 惊以伯有

    《左传.襄公三十年》及《昭公七年》载:春秋时郑大夫良霄字伯有。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有人梦他被甲而行。郑人往往“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

  • 门闾之望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后用“门闾之望”谓父母对子女的想望。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严君

  • 孟德曜

    同“孟光”。明高启《死亭湾》诗:“谁知孟德曜,元在尔东邻!”

  • 柴桑三径

    源见“陶潜三径”。指陶潜隐居处所。柴桑,陶潜故乡。清赵怀玉《沁园春.钱大令松菊犹存图》词:“披图问,彼柴桑三径,得似君无?”

  • 画眉夫婿

    源见“张敞画眉”。指风流多情的夫婿。唐李频《春闺怨》诗:“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