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字连城

一字连城

一个字就价值连城,形容文字精妙。本于北魏元勰对高祖的赞誉。元勰,字彦和,献文帝的儿子,敏而好学,喜好属文,高祖时任司徒、太子太傅,与高祖君臣义重、兄弟情深。一日,高祖与侍臣升坐金墉城,看见堂后的梧桐和竹,高祖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吃;现梧桐、修竹并茂,能引来凤凰吗?”勰说:“凤凰是有德而至,梧桐与竹哪能招来!”高祖笑了,说:“朕也没奢望它来。”日将落,高祖酒兴更酣,环视桐叶,吟道:“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并让黄门侍郎读群臣应诏诗,读到勰诗时,高祖为勰改了一个字,并说:“昔日祁奚荐子为官,天下却称赞他至为公道;现在我想称赞元勰的诗,才明白他的举荐果然不是出于私心啊!”勰听后,说:“蒙您神笔一改,才配得这赞誉。”高祖说:“朕虽雕琢了一个字,当誉的仍是玉的本体。”勰说:“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虽赐一字,却价等连城。”

【出典】:

魏书》卷21《彭城王传》571、572页:“高祖与侍臣升金墉(yōng拥)城……因仰观桐叶之茂,曰:‘其桐其椅(木名。亦称山桐子),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今林下诸贤,足敷歌咏。’遂令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乃为之改一字,曰:‘昔祁奚举子(祁奚,春秋晋人,为晋悼公中军尉,年老请退。公问可代者,荐其仇解狐,然将任之而狐死。又问,荐其子祁午。因有“外举不隐私,内举不隐子’之称),天下谓之至公,今见勰诗,始知中令之举非私也。’勰对曰:‘臣露此拙,方见圣朝之私,赖蒙神笔赐刊(改定),得有令誉。’高祖曰:‘虽琢一字,犹是玉之本体。’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主谓 连城,指“连城璧”。指文字价值极高。语本《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值连城。’”△多用于描写文章的价值。


【词语一字连城】  成语:一字连城汉语词典:一字连城

猜你喜欢

  • 凝云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乐曲高亢激越,美妙动听。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词语凝云】   汉语大词典:凝云

  • 仙侣

    源见“李郭同舟”。指高逸不凡的知友。唐姚合《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诗:“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词语仙侣】   汉语大词典:仙侣

  • 仙圃偷桃

    源见“方朔偷桃”。指仙道生活。明高启《送吕志学秀才入道》诗:“客窗炊黍回新梦,仙圃偷桃记昔缘。”

  • 皂白不分

    同“不分皂白”。比喻好坏不能分辨。清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至不驱之夷,应俟事竣,另行示期,再准搬回长住,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见“不分皂白”。清·

  • 簪花格

    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载南朝 梁袁昂《古今书评》:“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后遂称书法娟秀工整者为“簪花格”。明王彦泓《即事》诗之五:“含毫爱学簪花格,展画惭看出浴图。”【词语簪花格】   汉语

  • 步步生金莲

    唐.李延寿撰《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据说南朝齐东昏侯时,潘妃创女子缠足,有铺金莲踏行之事。所谓步步生金莲,实际上原是体现潘妃倍受恩宠,从另一方

  • 匪莪之心

    源见“蓼莪废讲”。又《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孔颖达疏:“以己二亲今且病亡,身在役中,不得侍养,精神昏乱,故视物不察也。”莪,蒿之一种,茎抱根而生,俗称抱娘蒿。后借指对亡故父母的深切

  • 李轻车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将军李蔡,成纪人也。事孝文帝、景帝、武帝。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乐安侯。”西汉.李蔡为轻车将军,曾随大将军李广数击匈奴,以功封安乐侯。后用称边军将帅。唐.王维《送宇文

  • 国狗之瘈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音zhì,狗发狂),无不噬也。”孔颖达疏:“国狗犹家狗,言家畜狂狗,必啮人也。”国狗之瘈,谓国中养的狗发了疯,比喻妒害贤能的权贵幸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

  • 媒妁之言

    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逑传》10回:“前日历城县鲍知县禀称,是他为媒行聘,你怎么说下无~?”【词语媒妁之言】  成语:媒妁之言汉语大词典:媒妁之言